琅琊区“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3-12-08 14:08
    【字体:打印

    琅琊区“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依据《琅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琅琊区“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琅琊区工业发展战略定位、思路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作为琅琊区“十四五”时期工业经济发展的行动纲领,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十三五”以来,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坚持“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工业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一)工业经济总量稳步增长

    “十三五”期间,全区规模工业总量由2016年的69亿元,平稳增长到2020年的79.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五年间,36户成长型小微或新投产企业达到规上,2020年规模企业数达到65户。企业实力显著提升,2020年亿元以上企业数19户,较2016年增加4户,实现超10亿元企业零突破。工业占GDP的比重由2016年的30.1%提升到2020年度31.76%

     

     

    1:琅琊区“十三五”工业总量变化情况表

    单位:亿元、户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规上总产值    

    69

    70.5

    75

    89

    84.8

    79.5

    规模企业数

    70

    73

    74

    68

    70

    65

    亿元企业数

    17

    16

    15

    21

    23

    19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非织造产业集聚发展。十三五”期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围绕“延链补链”招大引强,成功引进天航母婴、爸爸的选择、中采实业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6个,投资总额50亿元,产业规模由2016年的10亿元发展到26亿元,占全区比重三分之一以上。形成了从纤维溶剂和各类纤维的原辅料生产,到水刺、热风、纺粘、双组份超细纤维无纺布产品的研发织造,再到工程无纺布、车用无纺布、母婴用品等应用的完整产业配套能力。骨干企业引领发展金春股份持续实施技术改造扩大水刺无纺布产能,新增热风无纺布和双阻份无纺布品种,并于2020年成功上市,霞客无染彩、爸爸的选择、天航母婴用品、欣宇无纺布等企业做大规模的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丰富载体影响力不断增强琅琊经济开发区2016年被授予中国琅琊非织造产业园先后获批新型功能纺织材料市级战新基地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基地成为滁州市新型功能纺织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品牌影响力逐渐形成



    生物制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十三五”期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招大引强和技改升级,成功引进健康时尚网红饮品“元气森林”以及泓顺源生物科技、欣发食品等项目落户琅琊,实施九华百蕊颗粒扩产项目、顺鑫盛源大米蛋白粉项目、昇兴包装印铁线及两片罐等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产业规模由2016年的16亿元,增长到21亿元。企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九华百蕊颗粒 2018 年新增进入国家基药目录,成为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线用药,连续四年蝉联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呼吸系统中成药品牌前十榜单;元气森林成为饮料行业的黑马,项目一期在9个月内完成建设投产;泓顺源生物科技获评省级成长型小微企业,“十三五”期间,产业内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户。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效果显著。新江玻璃、宏威建材、康贝伟业等企业通过“机器换人”,五年间共购置4轴以上机器人37台,产能提升1倍,工人减少一半;夏子包装、友邦印务、新安旺市等一批传统企业通过技改扩产能,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品牌竞争力,富邦建材由传统的混凝土拓展到装配式建筑。十三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28亿元,年均增长46.1%,其中2017年增长101%2018年增长168.6%装备制造业、家电配件、建材等传统产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

    战新产业快速发展2015-20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从4.6亿元增加至14.9亿元,年均增长25%;战新产值占规模企业产值比重从6.7%提高至18.7%,比重提高近3倍,并超额完成“十三五”战新产业发展目标(占比目标:13%);战新企业由4家增加至8家。

     


     

     

     

     

     

     

     


    (三)质量效益提升

    经济贡献稳定增加。工业企业纳税由20162.5亿元提升到2020年的3.4亿元,亩均税收2万元以上的企业由2016年的20户增长到2020年的45户,企业税收贡献显著提升。

    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主导,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十三五”期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户、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25户,十三五末,全区拥有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32家,是2015年的6倍,占规上工业企业的49.2%九华药业入选全国医药工业(中药)百强,金春无纺布成为中国非织造布行业十强企业,水刺产能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宜庭家纺羽绒及制品规模在安徽省稳居前三名,新江玻璃在国内冰箱隔板玻璃行业居前三位,润泰清真食品在全国面包糠行业排名第二。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产值86.6亿元,年均增长8.68%,拥有省级研发平台14户,其中,省级技术中心8户、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户、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户;市级科技平台22户,其中,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户、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户、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户、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3户、市级众创空间2户。金春股份、九华药业、顺鑫盛源等企业与江南大学、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等多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30余项。

    两化融合不断深入。“十三五”期间,金春股份热风车间获评纺织行业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车间,金春股份、昇兴包装2户企业通过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户,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户,全丰物资的聚酯树脂生产制造数字化车间、宜庭家纺的羽绒制品车间等6个市级数字化车间改造成功。

    (四)承载能力增强

    承载空间拓展。“十三五”期间,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和发展方向区拓展,投资近10亿元完善园区约100公里路网建设,完成约50万平方米绿化提升及75公里雨污水管道改道清淤工程,基础建设与环境保护实现“双提升”;新规划7.8平方公里拓展区,建成“六纵七横”的交通路网,非织造材料、健康食品、智能制造、绿色建材、中垦农批物流等五大产业园初具规模,产城融合加速集聚。园区已入驻企业118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35家,净增8家。2020年园区实现税收2.91亿元,年均增长15.3%;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4.6亿元,年均增长12%

    承载形式多元化。2019年区政府投资1.8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新建包括多层框架厂房、单层钢结构厂房、研发管理综合服务中心的6.8万平方米的新型产业园,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入驻、快速投产;1.7万平方米的启迪之星(琅琊)科技企业加速器,涵盖展示、办公、研发、中试、生产等功能区,重点聚集高端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科技产业项目,加速器发挥招才引智的重要作用。

    “十三五”以来,琅琊区工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一是总量小,空间受限。2020年工业总产值较上一位明光市少43亿元,规模企业数仅明光市的46%,占全市工业经济的比重从20162.8%,下降到2020年的2.4%开发区和拓展区皆面临面积太小、布局已满的窘况,影响大产业项目引进,制约全区工业规模突破性发展。二是传统产业占比,转型升级难度较大,两化融合深度不够,行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智能化发展不均衡;三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二、“十四五”发展面临形势

    (一)重要机遇

    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带动国内市场需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需求层次的提升,将形成显著的本土市场优势。宏观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持续加大减税降费措施,降低经济主体的负担,提升经济发展活力。

    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的构建,促使国内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消费空间不断拓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品质、创品牌的消费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容量。为我区食品、高端家纺等高品质消费品企业提供了超大的市场机遇。

    区域经济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多重国家性战略为琅琊工业带来发展历史机遇。伴随国家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共建、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滁州市作为安徽省东向桥头堡、长三角沪宁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具有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左右逢源”“双圈互动”的区位优势,而琅琊区作为滁州市南北、东西两轴交汇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提升发展层次、增强发展活力提供了难得历史机遇。

    城市发展战略持续优化。滁州市全面推进融入大江北建设等,大力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培育强大消费市场、拓展长三角区域合作空间、推动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滁州版“新基建”。为进一步发挥琅琊区主城区优势,为推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大动力。

    (二)主要挑战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外贸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产业结构、发展动能发生重大变化,消费需求升级速度逐步加快,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这对琅琊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挑战。

    区域竞争压力加大。虽然合芜蚌自贸区从长期看对滁州市琅琊区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现阶段,竞争力和带动力并存,城市间争资源、抢抓机遇的压力加剧。随着周边南谯区、明光市、来安县以及浙江、江苏三四线城市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区域竞争压力加剧。

    发展动能亟需切换。制造业传统依靠资源要素投入、产能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外延式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以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逐渐向依靠创新投入、需求拉动的方式转变,未来产业发展需实现中高端发展与规模中高速增长双重目标,对发展模式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源要素供给趋紧。用地、用能等环境质量约束更趋严格,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土地等资源硬约束进一步强化,对产业集约发展提出更高要求。琅琊区包装、建材、家电轻工等传统产业在工业经济中仍占有相当比重,面临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约束,产业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企业普遍反映“招工难”,产业工人紧缺也成为重要制约因素

     

    琅琊区重点发展:非织造、生物医药健康食品、装备制造、家电轻工、环保建材等产业,着力打造非织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全省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产业特色基地。

    琅琊区区位优势图
    三、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产业强区”战略,加快推进优势主导产业快速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规模,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政策支持激励机制、重大项目招引机制。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培育,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相互贯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经济主体在促进琅琊制造向琅琊创造转变、琅琊速度向琅琊质量转变、琅琊产品向琅琊品牌转变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奋力谱写新时代制造强区建设新篇章。

    (二)发展理念

    产业强区。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产业互融”,推动工业和不同产业、不同业态的有机融合,促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打通产业链建设关键环节,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百亿产业集群,打造全区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和转型发展新动能。

    企业为本。把企业的健康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和服务实体经济“四送一服”工程。以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为目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数字赋能。围绕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与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实施“现代产业+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示范等功能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上云用云”,推动工业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和定制化,赋能传统产业发展新活力。

    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体系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加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激发企业主体创新创业活力,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强度,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走出一条具有琅琊特色的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之路。

    开放合作。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建设境外生产加工基地,推动优势产能向境外扩展,鼓励企业加强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网络营销实现品牌培育和市场扩张,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稳固美日欧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开拓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推进内贸外贸、线上线下一体融合。全面融入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发挥“左右逢源”“双圈互动”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沪苏浙产业、人才、科技、资金优势,大力推动“三重一创”建设,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三)发展目标

    规模总量进一位。“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200亿;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力争超100家。

    集聚两个百亿产业。“十四五”期间,非织造、食品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年增长15%以上,到2025年,两大主导产业各集聚相关企业30户以上,产业总营业收入(含总部经济)达百亿元,建成有竞争优势的省级县域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质量效益再提升。“十四五”期间,围绕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投资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到2025年,营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50户;企业绿色发展取得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60亿元。

    创新发展再提速。“十四五”期间,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到2025年,拥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0户,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滁州市平均水平以上。

    数字经济有突破。“十四五”期间,着力提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到2025年,建设市级以上5G和数字化应用平台20个,省级数字化车间10个。


    2  琅琊区工业经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类别

    序号

    指标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30

    发展规模

    1

    规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79.5

    95

    120

    140

    170

    200

    400

    2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3.3

    20

    20

    20

    18

    18

    15

    3

    规模企业数(户)

    65

    70

    80

    90

    98

    105

    150

    质量效益

    1

    50亿元企业数

    0

    0

    0

    1

    2

    3

    6

    2

    10亿元企业数

    1

    3

    3

    4

    5

    6

    10

    3

    亿元企业数量

    19

    22

    25

    27

    30

    35

    50

    创新能力

    1

    省级以上研发平台

    14

    16

    18

    20

    22

    25

    35

    2

    市级研发平台

    22

    26

    30

    35

    40

    45

    70

    3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1.2

    1.3

    1.5

    1.8

    2.0

    2.2

    2.5

    产业结构

    1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15

    20

    24

    30

    45

    60

    90

    2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5

    18

    21

    24

    27

    30

    50

    3

    “专精特新”企业数量

    23

    25

    27

    29

    31

    33

    50

    5G和数字化

    1

    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6

    8

    10

    12

    14

    16

    25

    2

    两化融合企业平台

    3

    3

    4

    4

    5

    6

    15


    四、发展重点

    (一)主导产业提升工程

    非织造产业形成“内核动力”。加快主导产业集聚和高端化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持续招大引强,完善“产品研发、原料生产、制品加工、辅料配套、物流运输”的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县域产业集群,巩固中国非织造承接转移示范基地在全国的地位。

    一是以现有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通过新增产能和开发纯棉水刺非织造布、新型医用辅料、可冲散水刺非织造布等高端产品,实现水刺非织造卷材增量提质;通过引进多家纺粘生产企业,丰富非织造卷材品种,应用于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农业用纺织品和包装用纺织品等领域。

    二是结合现有企业和产品方向,引进开发关联度较大的婴儿尿裤、妇女卫生用品、成人失禁用品、高档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敷料等下游产业,在当地形成相关制品生产和制造的完整产业链,辐射周边市场。

    三是土工用纺织品方面,重点发展和引入高强土工布、纺粘长丝针刺土工布、玻璃纤维针刺土工布、经编土工格栅和塑料土工格栅、生态环境保护用土工织物等产品的生产企业,积极拓展相关产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开拓多元化产业,提高产业配套和抗风险能力。

    四是发挥核心企业的技术创新作用,提升非织造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基本掌握纺粘、水刺、熔喷、针刺、化学粘合、热粘合、气流成网和湿法等非织造布生产工艺流程,具备一次性卫生用品、非织造布防护服、高档医用敷料、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等各类非织造布产品生产能力。

     

    专栏1非织造产业发展目标

    目标。2025年,产业规上企业数超过30家,营收超100亿元,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5%以上,掌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5项。形成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具有品牌影响力、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由规模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

    途径。充分发挥“中国非织造材料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基地”和新型功能纺织材料市级战新基地建设品牌优势,打造具有国内较强竞争力、兼具非织造科技研发实力和制造技术的百亿级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坚,增强核心竞争力。重点围绕金春无纺布、中采实业、天航护理用品、爸爸的选择等骨干企业,做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作。继续扩大高档热风、水刺、超纤无纺布产品规模,开发SMS无纺布、可冲散无纺布和纯棉无纺布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招引开发关联度大的高档医用防护服等下游产品,推动产业整体高端化发展。

     

     

     

     


    4  琅琊区产业链升级重点工程施工图(非织造产业)


    生物制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壮大规模效益。围绕百蕊颗粒、大米蛋白肽系列产品和气泡水及乳茶等健康食品研发和扩大生产,支持九华药业、元气森林、顺鑫盛源、坤大生物等重点企业壮大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产业影响力。重点推进元气森林二三期项目建设,推动九华药业经典名方、口服补盐液等新产品项目建设,强化抗感染类药物研发力度。推进顺鑫盛源仿生食品成果转化着力开发赤藓糖醇等新型产品。

     

    专栏2生物制药与健康食品产业发展目标

    目标。2025年,产业规上企业数超过30家,营收超100亿元,把琅琊打造成为省级生物制药及健康食品产业特色基地。

    途径。以元气森林、九华华源药业等企业为龙头,着力发展功能饮料、生物制药等特色产业,形成品牌发展优势,将琅琊打造成为全省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产业特色基地。重点推进元气森林二三期项目建设,推动九华华源药业口服补盐液、糖浆制剂等抗感染类药物研发力度,丰富产品种类,推进顺鑫盛源仿生食品成果转化,着力开发赤藓糖醇等新型产品。以建设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抓手,引导产业链关联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中,培育若干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好的核心企业,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产业集群。

     


    5琅琊区产业链升级重点工程施工图( 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产业)


    培育N个先导产业。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 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产品高端化、制造智能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绿色化,着力培育N个先导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对全区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专栏3培育N个先导产业

    数字产业。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社会、数

    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紧盯

    智能制造 2025”指导方针,建立琅琊区数字经济重点企业和项目

    库,围绕 5G 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云计算、大数

    据、区块链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快谋划一批数字经济重大项目。支

    持一批有能力、有条件的传统服务业企业投入数字化创新研发。针

    对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提前谋划专项鼓励和扶持政策。

    半导体光电产业依托光智科技,围绕辐射医疗探测器、第三

    代半导体、红外激光器及芯片、电子元器件等功能材料产业化,招

    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壮大光电信息产业规模,打造省级红外

    光学与激光器件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人工智能产业。积极承接江北新区芯片制造产业优势,积极发

    展产业级和消费级的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

    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性突破。

    ……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加强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及工业软件等方面的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鼓励金春无纺布、光智科技、九华药业、顺鑫盛源等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通过2-3年时间,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优势产品,做强一批优势企业,不断提高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促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金春无纺布股份完成“熔喷保暖隔音材料”攻关。“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攻关一项产品或技术。

    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依托琅琊区主城区资源优势,围绕工业设计、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等领域,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服务平台,打造区域性产业研发中心。支持猪八戒网等现代制造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检验检测认证、商务咨询、科技转化、产品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大力推动战新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加快培育一批产业优势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战新产业企业,打造长三角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推进新型功能纺织材料市级战新基地建设,积极争创省级战新基地。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战新产业发展政策,强化政策支撑和产业基金支持,加快重大项目引进,推进新兴产业基地协同创新、共赢发展。到 2025 年,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程

    装备制造业、新型建材产业、家电轻工产业等三大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为主要方向,引导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加快改造提升,提升产品研发、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智能化、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的整体素质,不断适应消费升级需求,提高工业产品有效供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鼓励传统装备制造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发展输变电成套设备和大型设备,利用物联网、信息化、自动化技术,提高技术含量、附加值。依托信尔德科技、施耐德电气、凯泰流体、大茆皮革等现有企业,继续发展数控成型冲压模具制造、输变电成套设备、流体装备制造等基础装备制造,围绕技术创新、智能化、自动化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新型高科技智能装备。

     

    3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的企业和项目

    依托企业

    产品

    发展路径和目标

    信尔德科技有限公司

     

    高低压开关设备

    重点实施智能化高压开关设备、智能仪表、高压互感器等产品研发与设计

    凯泰(滁州)流体控制有限公司

    储罐自动切水设备

    重点实施切水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依托首台套产品,扩大规模。

    安徽施耐德成套电气有限公司

    高低压开关设备

    重点实施智能化高压开关设备、智能仪表、高压互感器等产品研发与设计

    滁州康贝伟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非标配电柜

    重点实施智能化高压开关设备等产品研发与设计

    滁州力通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自动化生产线及环保设备制造

    增加研发投入,扩大设备研发能力

    滁州市大茆皮革机械有限公司

    合成革生产线

    依托首台套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坤大科技智能机器人项目

    工业机器人

    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应用和自动化高速检测系统

    成君机电电器控制及成套装备项目

    电器控制系统和电器成套装备

    重点实施智能化高低压店里控制系统、电器成套装备。

    ……

     

     

     

    建材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强传统建材企业改造提升,重点发展装配式、管廊式结构部件和新型节能环保型产品生产,转变传统产业格局。支持富邦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扩大装配式部件生产销售,提高产品市场份额。推进鼎元新材节能保温材料生产开发,打造节能环保新产品。依托全丰物资、鼎元新材料、皖能固废处理等项目,推进节能环保、固废处理等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和应用,提高要素、资源利用率,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品档次。支持富邦装配式建筑、炬基节能建材、陆源新型建材等企业,推广资源综合利用产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十四五”期间,绿色建材园入园企业达到10家以上,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绿色新型建材产业生产基地。

     

    4 建材产业绿色化转型依托的企业和项目

    依托企业

    发展路径和目标

    滁州市富邦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商品混凝土、预应混凝土管桩

    加强环节管理和成本控制,探索资源综合利用,创新物流方式。

    安徽富邦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装配式住宅构件

    丰富预制产品种类,扩大产品适用范围,加大市场推广应用力度。

    安徽鼎元新材料有限公司

    保温材料

    研究开发更加节能、环保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

    滁州市炬基节能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商品混凝土

    加强环节管理和成本控制,探索资源综合利用,创新物流方式。

    滁州市陆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

    创新产品技术含量,加强环节管理和成本控制,探索资源综合利用。

    滁州市全丰物资有限公司

    涂料用聚酯树脂

    数字化改进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益与产品质量。

    滁州市宏威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空心砖

    自动化和机器换人提高生产效率,探索更多固废综合利用方式。

    安徽国材中安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材料、智能装备

    2021年投产后,提升产品质量,扩大规模。

    安徽小清新固废处理有限公司

    炉渣综合利用

    2021年投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

    ……

     

     

     

    家电轻工产业智能化转型。围绕 国字号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积极引进智能家电轻工企业。以智能家居方向为突破口,支持新江玻璃、仕达家电主动嫁接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管理和产品制造等各个环节信息化、智能化融合水平,打造高端智能家电生产配套制造基地

    5 家电轻工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的企业和项目

    依托企业

    产品

    发展路径和目标

    滁州市新江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隔板玻璃

    通过深耕隔板玻璃市场,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拓展产业链条,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时尚新型家电玻璃门体产品。在家电隔板玻璃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

    滁州仕达家电配件有限公司

    冰箱冷凝管

    增强产品研究开发力度,提高热能转化效益,拓展产品市场范围

    安徽耀达电机有限公司

    扩大产品生产规模,规范化生产流程与空间布局,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滁州市宏达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冰箱模具

    规范化生产流程与空间布局,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

     

     

     

    实施绿色化改造。鼓励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鼓励企业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鼓励企业不断提高质量、职业健康、环保、安全生产和能源管理水平。力争到2025年,建成5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积极拓展制造业产业链条,推动从单纯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系统集成等上下游延伸,促进制造业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环节,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模式,实现产品在线支持服务、个性体验服务、个性化设计服务等,推动实施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

    (三)重点企业培育工程

    培育一批行业“链主”企业。依托现有主导产业链,把握产业链发展路径、关键环节和升级方向,整合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聚力企业争先创优,开展产业链“链主”培育计划,引导龙头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培育一批全国的行业“链主”企业,培育一个百亿级大企业集团。在非织造、食品医药、光电信息产业等领域,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质量效益领先、市场份额高、在细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拥有行业内话语权的排头兵企业。

    6  龙头企业发展路径

     

    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技改扩产能、增品种,快速占有市场,扩大企业规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产品,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掌握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在行业中具有核心话语权,增强企业集团的综合实力。

    2025年,营收50亿元以上,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稳固,水刺产能全国最大的企业集团。

    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通过收购合并、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丰富企业产品种类,强化产品推广力度,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2025年,营收超20亿元,主导产品超3种,百蕊颗粒呼吸系统中成药品牌前五。

    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加快产线建设,扩大企业规模,引荐产业上下游配产业龙头企业,打造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生产基地。

    2025年,营收50亿元以上,形成产业带动力。

    元气森林(安徽)饮料有限公司

    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消费者喜爱的新产品,自我革新,在饮品市场占据较大份额。

    2025年,滁州地区营收超50亿元,企业集团超100亿元。在饮料行业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

     

     

    发展一批行业骨干企业。坚持要素和保障优先向大企业倾斜保障,选择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具有一定行业带动性的企业,加以重点培育,加快推动它们向专业化生产、精益化管理、自主化创新、集约化经营、信息化带动、品牌化运作等方向发展,示范带动其他企业发展。力争十四五期间,再新增国内行业前五名企业10户以上。

    7 行业骨干企业发展路径

     

    昇兴(安徽)包装有限公司

    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工厂;拓展业务范围,增加灌装线,向下游消费端延伸。

    2025年,营收15亿元以上。

    霞客无染彩色纺有限公司

    建设纺织创新产品研发基地,提高新产品开发水平,提升产品关键技术,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形成产业规模化、产品科技化。

    2025年,营收8亿元以上。

    宜庭集团

    加大智能化改造,解决用工难题,提高产能与质量,扩大国内市场,扩大品牌知名度。

    2025年,营收超10亿元。成为国内著名床上用品品牌。

    滁州市新江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深耕隔板玻璃市场,扩大国内市场份额,拓展产业链条,研发和生产节能、环保、时尚新型家电玻璃门体产品。

    2025年,营收超5亿元,家电隔板玻璃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

    顺鑫盛源生物食品有限公司

    通过开发国内市场潜力,强化新产品研发力度,推出畅销国内市场的绿色、健康食品。

    2025年,营收5亿元以上。

    ……

     

     

     

    鼓励一批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走向国内主板、创业板和新三板融资。要积极帮助企业创造上市条件,提供“一事一议”支持。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强强联合、优势企业重组一般企业等形式实施重组、兼并、上市,积极对外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培育核心企业,迅速提高产业集中度。

    8  “十四五”拟培育上市企业情况表

     

     

    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2020年投资25亿建设红外光学与激光器件产业化项目。企业高层以上市为目标,管理企业。

    条件成熟

    元气森林(安徽)饮料有限公司

    企业总部计划上市,以上市为标准管理企业。

    条件成熟

    宜庭家纺有限公司

    企业经营情况良好,企业高层计划上市,2019年已对接证券公司,进行尽调。

    上市辅导

    安徽九华华源药业有限公司

    企业2017年已对接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进入三年辅导期;2021年重新选择券商和会所,计划2022年申报。

    上市培育

    安徽顺鑫盛源生物食品有限公司

    企业高层将上市列为发展计划,2019年对接证券公司,进行前期尽调。

    上市培育

    ……

     

     

     

    提升一批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营业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占据细分市场高点,努力培养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全面贯彻实施全市“三个一百工程”,每年推动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围绕品种开发、质量提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两化”融合、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实施“三品”专项行动,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建成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实施“专精特新”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主营业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占据细分市场高点,培养一批中小企业特色“单打冠军”。

    成长一批小微企业。打造一批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发展载体。深入实施成长型企业、微小企业培育计划,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资金和财政扶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鼓励各类中小企业围绕主业做精做专,围绕上下游产业链,积极与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专业化协作配套,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关系。

    (四)数字赋能提升工程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提升。分行业、分企业加大数字和智能化改造力度,鼓励人工转机械、机械转自动、单台转成套、数字转智能,提升现有装备的加工效率、生产精度和控制水平。促进ERP、MES、SCM等关键管控软件的普及推广应用,加快生产设备、装备的互联互通和自动化生产单元推广应用。支持企业大规模运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化装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力争到2025年,培育省级数字化车间10个。

    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广智能生产设备、智能工业软件、智能制造系统利用智能技术推动制造业业态创新,促进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服务化发展。通过“智能+”,推动制造企业向基于智能制造的全要素、全流程、多领域智能协同运营转型,以“数据资源红利”对冲人工成本上涨,构建起基于工业大数据的竞争新优势。力争到2025年,培育省级智能工厂5个以上。

    9  “十四五”拟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

    热风非织造线成功建设市级数字化车间

    水刺无纺布车间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

    企业认定智能工厂

    昇兴(安徽)包装有限公司

    两片罐成功建设省级数字化车间

    再建设两个省级数字化车间

    企业成功建设智能工厂

    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化、智能化基础较好

    成功建设2个省级数字化车间

    企业成功建设智能工厂

    元气森林(安徽)饮料有限公司

    自动化、智能化基础较好

    成功建设2个省级数字化车间

    企业成功建设智能工厂

    滁州市全丰物资有限公司

    聚酯树脂生产车间申报市级数字化车间

    聚酯树脂生产车间建成省级数字化车间

    ……

     

     

    实施产业网络化改造。鼓励集群龙头企业与知名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若干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服务、设备管理等业务系统云化改造和向云端迁移;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5G+工业互联网”行动,支持中小微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低成本快速形成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能力。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皖企登云”专项行动,有效提升数字经济新技术新模式应用水平。

    加快工业电子商务发展。持续提升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水平,基于电子商务开展个性化定制、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创新创业,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打造工业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立足产业优势和特色,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工业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市场结构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在线交易、供应链管理、融资等专业化、特色化、一体化服务。

    (五)营商环境提升工程

    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打造“亭满意”服务品牌,对标南京、苏州、杭州等长三角地区,自我革新,持续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创新举措、补齐短板。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逐步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统筹推进“最多跑一次”“互联网+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提升“一网通办”水平,加快实现100%个人事项全程网办。实现长三角地区企业登记等业务“全域通办”,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十四五”期间,全区营商环境总体评价保持全市前列。

    提升服务效能。依托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从项目落地、项目开工、企业投产等全过程高效帮扶,线上线下融合化。将政策发布归集到“一张网”,在办事流程上,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高频事件”,推动权力再调整、程序再优化,探索建立“工业类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探索利用大数据研发企业服务“智能答”微信通道。开展“四送一服”、深入实施送新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和服务实体经济“四送一服”工程。以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为目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一企一组一策”帮扶机制,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全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大力弘扬工业文化。大力发扬工业精神,培育特色工业文化,提升工业形象。传播和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尊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产业工人,引导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机制,树立工匠标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推动工匠精神成为生产者的行为准则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


    五、主要措施

    (一)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着力招大引强。深入实施“项目为王”战略,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延链、补链,着力引进和培育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行业领军企业、头部企业、招引一批辐射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做好项目招引服务与落地转化帮扶,集中力量推进增后劲、管长远、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十四五”期间,确保每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以上,累计招引2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力争尽快实现50亿元以上项目取得突破。

    推进项目要素保障。加快开发区拓展区、建材园区的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厂房和人才公寓项目,提升开发区承载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地计划指标优先支持优质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优化工业用地配置。建立存量工业用地及闲置厂房流转机制,支持企业集约节约用地,对在存量工业用地范围内利用空地、拆除现有建筑重建或加层等方式扩建来实施技改的企业,经批准后可通过容积率奖励的形式,减免新增建筑面积部分的土地出让金。

    着力推动项目投产见效。加大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查力度,看住续建项目、紧盯新建项目、督查投产项目,及时协调解决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土地、环评、能评、资金等问题,建立和完善工业项目建设目标责任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详见附表4“十四五”重点推进工业项目表)。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入规企业10户以上。

    突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明确重点技术改造导向,支持企业围绕开发品种、提升质量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支持企业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紧密结合国家技改专项资金投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推进“十大技改项目”,每年完成技改投资10亿元。

    (二)以政策导向促效益提升

    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发挥产业政策在规划引导、项目服务和环境营造方面的主导作用,通过差异化扶持政策,促进资金、土地等要素向主导产业、重大项目集聚。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完善产业推进机制。建立产业发展评价机制,每年对产业高端化发展情况、企业投资环境、要素保障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完善统计监测、绩效评估、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机制,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落实安全指导职责。强化风险管控预防机制,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注重事先防范,落实项目准入机制,严格控制重大危险项目布局与落地。推进民爆等重点领域安全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以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

    加快研发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推进以金春无纺布为主体的非织造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全丰物资、顺鑫盛源、九华药业等优势企业建设一批省级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引进公共技术研发平台、检测检验平台、咨询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技术源头支撑。力争“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4个研发平台。

    发挥重点企业创新驱动引领作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支持,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帮助企业与对口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食品医药、非织造、光学和激光器件等重点产业,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大院大所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六、发展保障

    (一)强化土地保障

    确保园区项目用地。抓好开发区建设,切实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的需要。完善用地考核评估制度,重点对土地产出效益、投资强度、是否符合集约发展要求等内容进行检查评价。积极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地计划指标优先支持优质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

     积极盘活存量工业土地。采用限期建设、腾笼换鸟、置换等办法,全面清理和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坚决收回超过期限仍不建设的工业用地;通过并购、重组、置换或关停等方式,盘活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或因经营不善而造成土地闲置的工业用地。

    严格工业项目用地要求。完善工业用地项目评估办法,做好项目市场前景、科技含量、投资强度等指标的审核把关,提高土地投资强度要求,对不符合条件、达产较慢的项目建立退出机制。

    (二)强化资金保障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业强基、产业转型升级等促进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安排和使用好区级相关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智能化发展、绿色发展等项目。

    充分发挥产业基金杠杆效应。搭建产业投融资平台,发挥产业基金及琅琊高新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杠杆作用,对智能制造、高精尖领域重大项目给予支持。

    积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深入推广应用“税融通”、“信贷+担保”等模式。充分发挥续贷过桥资金、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等作用,创新民营经济融资担保方式,除常规动产与不动产抵押外,灵活运用“税融通”信用担保、债权质押担保、林权证抵押担保、股权质押担保、多种抵押物组合打包等方式。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立企业、担保公司的融资沟通制度,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对接,推动银企合作。

    (三)完善人才支撑

    加强人才引进。创新人才使用、引进、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消除人才不足的短板。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引进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次企业经营管理后备人才。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等方式,大力实施高层次培养造就一批高层创新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加强人才培育。深入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培养与制造业发展需求匹配。瞄准重点产业方向和关键技术领域,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紧缺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加强职业培训,建立和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度,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突出新兴职业和技能、高端职业和技能培训,推行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建设一批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公共实训基地等。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着力改善服务配套和生活环境,搭建服务高层次人才的学术活动、交流平台,营造学术氛围;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为创业者提供风险投资或专项资金支持,完善人才创业一条龙服务和各项财税优惠政策;把各类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作为政策重点,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完善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为基础、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的人才保障和激励体系。加大对人才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转让、信息服务等活动中的收益保护,积极引导企业运用期权、股权等知识资本化激励方式稳定人才队伍,构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成长机制。

    (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强化规划对全区工业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加强产业专项规划、工业园区规划等衔接统一。进一步明确实施责任、进度和措施,完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安全等约束性任务责任传导机制。强化规划评估,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完善中期评价、动态调整和监督考核等评估督查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