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发布时间:2019-09-19 14:07
    【字体:打印

    滁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解读

    滁州市统计局

    (2019年4月26日)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项目建设、抓好转型升级,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呈现稳中有升、高于同期、快于全省的局面。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1801.7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0.7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930.1亿元,同比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650.9亿元,同比增长9.1%。

          1、主要指标增速稳中加快、高于全省、位次靠前

          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1%,高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5%,高于上年同期2.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2.2%,高于全省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0%,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2、农业生产小幅波动

          2018年,我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比前三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前三季度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出栏208.7万头,同比下降1.4%。从全年来看,我市畜牧业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肉类总产同比增长4.6%,比前三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粮食产量460万吨,同比增长0.4%。

          3、工业增速稳步回升

          2018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同比提升1位。从3月份以来,规模工业增速呈逐月回升的态势,由一季度的8.8%,上升到上半年的10.1%,三季度的10.9%,年末比一季度提升了2.6个百分点。

    截至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达1596家,居全省第5位。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和国有企业实现较高增长。2018年,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1.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1.7%,外商港澳台企业增加值增长7.7%。从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三个行业增速同比提升较多,对规模工业增长贡献较大。2018年,三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7.2%、6.6%、41.6%,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1.6个、35.2个百分点,合计对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8个百分点。从园区看,苏滁现代产业园、凤阳硅工业园、定远盐化工工业园增长较快。2018年,全市14个开发区累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2.3%,比全市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3个百分点。其中,苏滁现代产业园、凤阳硅工业园、定远盐化工工业园和来安汊河开发区四个园区增加值增速在30%以上,分别为45.4%、33.6%、37.8%和31.6%。从规模看,亿元企业拉动力较强。截止1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2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4家,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4.0%。亿元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比全市平均增速高4.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114.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3.0个百分点。

          4、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

          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3.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从产业看,一产投资同比下降0.1%,高于去年同期19.0个百分点;二产投资同比增长36.6%,比去年同期上升32.4个百分点;三产投资同比增长5.7%,比去年同期回落20.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4%,增速位居全省第3位,比去年同期回落23.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贡献率为9.7%,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

    全市房地产开发商品房施工面积332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新开工面积98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8%;竣工面积29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4%。全市房地产销售形势较好,销售面积106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5%;销售额643.1亿元,同比增长23.0%。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6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1%。

          5、市场消费平稳,网上零售保持较快增长

          201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1亿元,同比增长13.5%,总量居全省第7位,增幅居全省第5位,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0个百分点。

    从城乡结构看,乡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2018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36.1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246.8亿元,增长1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3.0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城镇消费增速1.1个百分点。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与餐饮消费协调增长。2018年,餐饮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14.5%;商品零售548.7亿元,同比增长13.3%。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看,2018年,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7.8亿元,同比增长14.2%,比全省高2.7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通讯器材类增长41.6%,金银珠宝类增长23.0%,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19.9%,文化娱乐体育健康类增长16.4%。

    网上零售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21.4亿元,同比增长35.6%。

          6、外贸出口实现较快增长

          2018年,全市实现进出口31.0亿美元,增长11.8%,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23.1亿美元,增长22.1%。利用外资形势较好, 2018年实现外商直接投资13.9亿美元,增长13.8%,同比提高6.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6.8个百分点。

          7、财政收入增速提高,民生支出加强

          2018年,全市财政收入324.5亿元,增长12.2%,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4和第5位。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99.3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2018年,全市财政支出404.1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民生支出继续加强,总量达345.2亿元,同比增长4.2%。

           8、金融存贷款保持较高增速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56.7亿元,增长12.5%,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284.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327.9亿元,增长12.9%;非金融企业存款689.3亿元,增长16.5%。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45.3亿元,增长20.4%,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346.1亿元。贷款增幅高于存款7.9个百分点。

           9、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上升

          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1元,增长10.0%,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高于同期GDP增速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230元,增长9.2%,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27元,增长9.9%,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

           10、就业形势较好,物价保持稳定

           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创历史最好水平。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0%,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个百分点,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1个百分点,食品烟酒类上涨3.0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5%,购进价格上涨3.9%。与同期相比,出厂价格回落0.2个百分点,购进价格回落4.4个百分点。

           11、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收入大幅提升。从企业经营情况看,2018年1-12月份,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82.2亿元,增长15.1%,高于全省5.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数占比4.9%,低于全省4.3个百分点。税收占比提高。2018年全市税收收入253.4亿元,增长14.8%,高于财政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增值税100.7亿元,同比增长24.9%,实现企业所得税39亿元,同比增长31.7%。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8.1%,同比提高1.8百分点。

           12、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高新、战新产业取得较快增长。2018年,我市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增长5.9个百分点;高新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8.4%。战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速3.0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战新增速1.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8个百分点;战新产业产值占比达27.8%。科技创新持续加强。“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9.8%,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增市场主体5.5万户,同比增长43.2%。其中私营企业新增1.5户,同比增长48.1%。建成众创空间20家,科技孵化器5家,孵化场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实现县市区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2018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703件、居全省第5位,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1家、居全省第3位。院士助滁、国家“*”专家招引和引博三大行动扎实推进,新签约院士工作站11个、新引进“*”专家20名、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00余人。

           13、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

           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17年的14.1:50.9:35.0调整为12.3:51.6:36.1,一产占GDP比重比2017年减少1.8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占GDP比重分别比2017年提高0.7、1.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61.8%、32.2%。在工业中,战新和高新产业增速较快。2018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7.7%,高于规模工业产值增速3.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3%,高于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在服务业中,金融业占比较大。2018年金融业占服务业比重达12.9%,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

    总体来看,2018年,全市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位次靠前,质量效益不断改善,就业充分,物价稳定,人民福祉提升。但同时要看到,当前外部环境仍存在较多影响因素,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压力仍然很大。全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六稳”要求,围绕全市“346”奋斗目标,自我加压,奋力拼搏,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滁州。















    2018年全市主要指标数据

    指 标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

    同期增长

    (%)

    一.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801.7

    9.1

    第一产业

    亿元

    220.7

    3.2

    第二产业

    亿元

    930.1

    10.9

    第三产业

    亿元

    656.9

    9.1

    二、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原盐

    1390018

    -8.9

    大米

    2297865

    -6.4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千升

    7728

    -5.4

    卷烟

    万支

    1277118

    8.5

    人造板

    立方米

    571176

    -3.6

    农用化学肥料总计(折纯)

    131105

    -16.8

    水泥

    12378564

    1.7

    钢材

    494656

    -6.8

    单晶硅

    千克

    149570

    -71.5

    发动机

    千瓦

    3896051

    -76.79

    汽车

    73298

    -39.0

    光缆

    芯千米

    34557

    -27.5

    家用电冰箱

    4578378

    11.9

    房间空气调节器

    2348622

    57.1

    彩色电视机

    5020792

    11.2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39.1

    13.5

    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317.8

    14.2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




    城镇

    亿元

    536.1

    13.3

    乡村

    亿元

    103

    14.4

    按消费形态分




    商品零售

    亿元

    548.7

    13.3

    餐饮收入

    亿元

    90.4

    14.5

    四.全部财政收入

    亿元

    324.5

    12.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199.3

    9.2

    财政支出

    亿元

    404.1

    6.0

    五.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31.0

    11.8

    出 口

    亿美元

    23.1

    22.1

    进 口

    亿美元

    7.9

    -10.2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亿美元

    13.9

    13.8

    六.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5.4

    第一产业

    亿元


    -0.1

    第二产业

    亿元


    36.6

    第三产业

    亿元


    5.7

    其中:房地产开发

    亿元


    3.4

    七.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

    2556.7

    12.5

    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

    2045.3

    20.4

    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2.0

    2.0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

    104.5

    4.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

    %

    103.9

    3.9

    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1230

    9.2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127

    9.9

    十.全社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71.5

    13.4

    其中:工业用电量

    亿千瓦时

    117.7

    12.6

    附注

          (1)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2)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