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区"十四五”水利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2021-09-28 18:06
    【字体:打印

    前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标定了水利事业新方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也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其中,前一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并将长期存在,而后一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治水主要矛盾、水利改革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治水思路也必须调整和转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水利部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把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贯穿始终,提出了“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水利建设总体进展顺利,到2019年底完成约4131元的水利建设投资,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琅琊新区李湾河、老龙洼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病险水库加固工程、琅琊区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琅琊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琅琊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工程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成绩显著

    按照安徽省和滁州市水利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与任务,结合滁州市琅琊区实际,编制本规划,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各项水利工作。“十四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将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建立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行业监管体系等四大水安全保障体系,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十四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将更加突出防洪减灾水生态水环境建设,全区将完成34小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估算总投资约3.8206亿元 

    一、水利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形势

    水利改革与发展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区水利工作面向“三个发展”、“五水共治”的目标,努力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在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水保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建设、民生水利项目建设及水利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与成绩,五年来,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4131万元,为支撑和保障全区统筹城乡、产业转型,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1、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十三五”期间,通过沟河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区抵御洪水、旱情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投资550万元进行琅琊新区李湾河、老龙洼河水系综合治理工程,明显改善了新区排水条件,提升了水生态环境;投资1220万元完成范郢、余冲等11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了水利薄弱环节的建设;投资240万元完成小型水库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极大完善了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

    2、城乡供水保障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期间,我区按照“水源可靠、水质保证、集中连片,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加快解决城市建成区以外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问题。通过协调滁州市自来水公司,利用其城市供水管道管网延伸方式向城郊方向供水,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投资700万元。

    3、民生水利发展跨入新阶段

    “十三五”以来,全区进一步加大民生水利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工程等,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5年来,全区共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400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治理面积共计8000亩,累计投资1421万元。

    4、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建设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覆盖全区河湖库渠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体系。出台了《琅琊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制定了河长会议、工作督查、考核办法、信息报送、信息共享、考核问责和激励等六项工作制度,编制了滁州市琅琊区河湖一河(湖)一策实施方案成立了区、街道两级河长制办公室,明确了各级河(湖)长和成员单位的职责开展了河湖清四乱、固体废物排查整治、清河清湖、历史违章排查整治和生态区域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有效的规范了河湖管理保护。

    5、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十三五”期间,区水利局党组努力创建学习型班子,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完善领导的民主集中制建设,改进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水利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执政本领,强化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增强执行上级党委政府、水利部门工作部署的坚定性,不断提高领导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6、水利改革与管理

    “十三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不断改革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通过发放“两证一书”,建立工程管护台账,明晰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员、管护责任,累计发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使用权证书总计550本,签订管护责任书325份。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开展“七五”普法宣传工作;二是制定出台“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队伍素质培养,提高水行政执法水平;三是规范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十三五”以来依法查处水事违法案件10件。四是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普法日等活动,强化水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其中,前一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并将长期存在,而后一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目前滁州市琅琊区水利行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水利工程存在短板、水利行业监管急需加强这两方面。

    1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

    1防洪排涝工程灾害防御能力仍较薄弱。水利工程体系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城市防洪(排涝)、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排灌泵站更新改造等,需进一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以充分发挥减灾兴利效益。

    2供水工程保障能力不足。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规模小,供水保证率不足,水质达标率需要不断提升;型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应急水源补水工程缺乏,引提外水能力不足。

    3)水利科技效用有待提高。水利科技信息系统不健全,功能未完全发挥;部门之间、系统之间信息系统难以实现有机融合。需进一步提高水利科技在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及监管方面的效用。

    2、水利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

    水利行业监管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大差距,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监管的思想认识不适应。重建轻管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扭转,对水资源管理、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工程运行维护管理重视不够、办法不多、用力不深。二是监管的制度标准不适应。一些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部分规章规程规范标准已颁布实施多年,难以适应当前形势和工作要求,节水标准、用水定额、生态流量、地下水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滞后,缺乏可计量、可考核的具体指标。三是监管的能力手段不适应。用水计量监测设施、水文基础设施、水利信息化建设等相对薄弱,基础数据不全,动态性、实时性信息欠缺。四是监管的机构队伍不适应。统一高效的监管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查、认、改、罚各环节工作有效衔接不够,使得一些领域出现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整改。

    (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重大需求

    1、防洪减灾需求,防洪工程建设日趋完善,但涝区治理工作相对滞后,低洼地治涝标准较低,影响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十四五”期间,继续推进防洪除涝水利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防洪减灾体系。

    2、水资源配置和保障供水需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现状水资源配置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求,需要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提高水资源的供给保障力度。要求“十四五”期间,实施水资源调度和供水保障工程,根据需求合理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供水保障率。

    3、水生态水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生态水环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需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水生态文明共建共享,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管理,营造美好水生态环境

    4、加强与“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南京江北新区国家战略等相融合,立足滁州市琅琊区实际和优势,补充完善水利工程存在的短板,强化对水利行业的监管。“十四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需要大幅提升防洪保安能力、水资源调配和保障能力、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保护能力、为民服务能力、依法行政与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行业发展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水利发展有利条件与主要制约因素

    1主要有利条件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的问题,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水安全、水生态上升到国家层面。二是“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方针,提出了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湖生态新格局全社会对水利重要性的认识达到空前高度,水的忧患意识和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社会民众对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关注度越来越高、保护意识越来越强、支持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越来越多。四“十三五”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水利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巩固水利建设成果,就必须大力发挥水利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兴利除害作用。五是“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江北新区国家战略以及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等,给滁州市琅琊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目标和发展机遇。不断提升的全区综合财力,为水利发展提供了日益雄厚的物质保障。

    2主要制约因素

    一是全区防洪减灾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琅琊新区。由于琅琊新区位于清流河沿岸,汛期常受清流河上游过境洪水和下游滁河水顶托的影响,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由于降雨时空的不均匀性,旱灾情况时有发生,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仍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二是在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一步加剧了洪水风险、水资源供求矛盾加剧、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受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移民安置等外部建设条件的约束,水利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制约因素,治水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需求量将日益加大。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去满足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农业节水是关键,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利必须要先行一步四是水利投资结构不断变化,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水利发展差异不断增大,政府投入远不能满足水利支撑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城乡防洪治涝工程、水资源调配工程、综合供水工程投入严重不足,建设速度缓慢,削弱了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五是全区现有水利队伍建设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水利发展的要求。水利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现有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后备人员不足,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利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大、十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着力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理念。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治水的工作重点,转变治水思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河湖管理保护法规制度体系与规划体系,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推动人水和谐发展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为支撑,把科技成果写在江河湖泊上全面补齐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生态修复工程与水利信息化等水利短板;继续推进依法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建立以江河湖泊、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行政事务工作为目标的完善的水利行业监管体系,实现水利建设管理与地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节水供水、防洪减灾、水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解决水灾害和水资源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提升琅琊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全面提升水利保障体系

    防洪水、除涝水,提供稳定和谐的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水利公共基础设施。以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为契机围绕地区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粮食安全保障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保供水,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为重点,着力提高水利泽惠民生的程度;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是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立足“节水优先”,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倡导节水的文明生活方式,培养全民珍惜水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爱惜水的自我约束意识。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促进水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强化“综合治理”,以实施“一河(湖)一策”抓手,以区域为单元,实施河湖防洪减灾、水生态、水环境等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补齐水利信息化短板,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努力构建与现代水利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保障体系,以水利信息化建设助力智慧水利发展

    2、坚持水利行业强监管构建完善的水利行业监管体系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被动局面。从法制入手,建立完善水利监管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实施办法等制度体系,明确监管内容、监管人员、监管方式、监管责任、处置措施等,使水利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体制入手,明确水利监管的职责机构和人员编制,建立统一领导、全面覆盖、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监管队伍。从机制入手,建立内部运行的规章制度,确保监管队伍能够认真履职尽责,顺利开展工作。

    3、坚持两手发力创新驱动,优化配置建设资金

    根据国家公共财政投入状况和投资政策,结合我财政能力,明确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优化配置水利建设资金,健全水利投入稳步增长机制。完善机制,创新水利工程建设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

    4坚持水利科技创新,把科技写在江河湖泊上

    以新技术、新材料使用为基础,以水利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把科技成果写在江河湖泊上,应用到水利现代化建设之中,不断提升水利科技支撑能力。

    (三)总体思路

    按照全省“十四五”水利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充分结合琅琊区水利水旱灾害防御的特点,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理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创新;重点补好防洪排涝工程、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供水工程、信息化工程方面的短板;重点加强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利资金、政务行为方面的监管;建立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水利行业监管体系等四大水安全保障体系。

    三、水利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一)水利发展目标

    1水利工程补短板

    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扩大供水工程覆盖范围,提高水资源供给和配置能力;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把科技成果写在江河湖泊上。

    1)防洪治涝工程。目标:琅琊新区及拓展区防洪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涝标准;区域内各型水库及大中型水闸完成除险加固任务,病险水库(闸)比例进一步降低

    2)供水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目标:农村饮水提质增效;主要指标: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千人以上工程水源保护区(范围)划定率100%,规模化工程供水人口比例覆盖率100%,自然村通水率100%

    区域引调水工程工程。目标合理的配置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指标改善灌溉面积3.0万亩灌区骨干工程配套率90%、完好率90%、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

    3)水利信息化。聚焦防汛抗旱、水工程安全运行、水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河(湖)长制管理、城乡供水、节水、水利监督等水利信息化业务需求,建立一个涵盖水资源监控管理、河长制管理、水保监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灌区信息化等内容并能与省水利信息平台对接的智慧水利平台。

    目标:推进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开启智慧水利建设,不断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

    2水利行业强监管

    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从根本上改变水利行业不敢管不会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被动局面。尽快使强监管真正强起来。要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为原则,处理好综合监督与专业监督两方面的关系,抓好队伍建设、制度执行、和信息化建设,盯住水利监管的发现问题、确认问题、整改问题、责任追究四个关键环节,保障水利强监管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

    新时代水利改革,须加快转变治水思路,从征服自然转为调整人的行为将为水利工程补短板和水利行业强监管作为治水的工作重点建立统一分级监管体系严格问责,继续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推广应用和技术服务,把科技成果写在江河湖泊上,应用到水利现代化建设之中

    四、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

    (一)水利工程补短板

    一、防洪治涝工程

    1、城市防洪治涝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1)李湾河排涝站建设工程

    根据琅琊新区中心片区控规对李湾河进行防洪规划,其规划在现状李湾河的走向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道,并结合规划的琅琊河兴建李湾闸控制工程;李湾河铜陵路北侧洪水采用新建撇洪沟拦截,李湾河基本成为琅琊新区的内部排涝干沟,李湾河入清流河河口建防洪闸及排涝泵站,同时通过规划琅琊河连通老龙洼河。

    根据《滁州市琅琊区李湾河站初步设计》,河口设计洪水位即为李湾河涝水位,防洪标准采用100年一遇;排涝标准采用30年一遇最大24h降雨城区生活、商业、生产、办公等区域易涝点地面不积水。3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44.0m3/s

    拟建李湾河站工程设计抽排流量为25.9m³/s,自排流量32.6m³/s,泵站规模属中型,泵站等别为Ⅲ等;本工程所在堤防为滁州市城市防洪堤,规划防洪标准为100年。泵站主要建筑物级别提高至1级与堤防级别一致。该工程投资约5000万元。

    2)北外环撇洪沟建设工程

    根据《滁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修编),规划在北外环新建撇洪沟拦蓄北外环以上山洪直接汇入清流河。

    琅琊新区北外环外有老虎庄水库泄洪渠,现状河道通过北外环进入城区后汇入清流河,本次规划沿北外环北侧修建撇洪沟北外环撇洪沟,将该片山区来水直接撇入清流河,不穿过城区。北外环路撇洪沟汇水面积约26km2,撇洪沟长度约2.4km,设计流量为183.8m3/s。规划北外环撇洪沟渠道底宽为25m,边坡1:2.5,二级平台宽2m,渠底比降根据渠道现状拟定。该工程投资约3500万元。

    3)永阳路东撇洪沟建设工程

    永阳路东撇洪沟汇水面积约4km2,撇洪沟长度约3.0km,设计流量为21.2m3/s。规划北外环撇洪沟渠道底宽为5m,边坡1:2.5,渠底比降根据渠道现状拟定。该工程投资约3500万元。

    4)李湾河河口至北外环段综合治理工程

    李湾河河口至北外环处河道长度7.8km,现状均为天然状态,河道两岸多为漫坡地,洪水漫滩频繁,河道行洪断面不足,跨河建筑物老化失修、毁坏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和桥梁通行安全,造成穿新区段水位雍高,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次计划对河道进行清淤护岸,并对病险跨河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该工程投资约9600万元。

    5)老龙洼河河口至北外环段综合治理工程

    老龙洼河河口至北外环处河道长度6.2km,现状均为天然状态,河道两岸多为滩涂坑塘,洪水漫滩频繁,河道行洪断面不足,跨河建筑物老化失修、毁坏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和桥梁通行安全,造成穿新区段水位雍高,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次计划对河道进行清淤护岸,并对病险跨河建筑物进行拆除重建。该工程投资约7800万元。

    2、病险水库安全鉴定及除险加固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1)小型水库安全鉴定工程

    中洼、锅底山等水库安全鉴定。对上述水库进行工程质量、大坝运行管理、防洪标准复核、大坝结构安全、稳定、渗流安全、抗震安全复核、金属结构安全和大坝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鉴定。该工程投资约200万元。

    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根据小水库安全鉴定结论,对三类坝实施新一轮除险加固工程计划在2021~2025年期间完成上述任务。该工程投资约2350万元。

    二、供水工程

    1、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已建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进行延伸解决剩余还未拆迁石马、关山、山林的农村居民饮水问题。将2020年前安装的所有机械水表更换为预充值式智能水表,建成琅琊区区级自来水自动化控制中心。根据《滁州市琅琊区村庄规划》(2019~2030),以上村庄均不在未来保留村庄范围内,故该工程计划安排在2025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施。

    2、区域引调水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

    1)河上站改扩建工程

    河上站位于沙河集水库东干渠跨清流河倒虹吸出水口侧,改站建设是为用清流河水源替代沙河集水库水源,目前该站设计流量为1m3/s,仅能满足新集、秋桐部分耕地灌溉用水,靠近来安县和南谯区的东北部耕地仍无法提引。为解决该片用水困难情况,本次计划将河上站提水流量增加至3.5m3/s。预计投资约300万元。

    2)向阳一、二级站改扩建工程

    目前向阳二级站已废弃,一级站仅剩155kw水泵进行提水,无法满足该片灌区的灌溉需求。本次计划对向阳一级站进行拆除重建,设计流量1.0m3/s。同时对向阳一级站3.1km长的进出水渠道进行清淤疏浚并配套相关建筑物。对向阳二级站进行拆除重建,设计流量0.5m3/s,通过管道方式直接将水提升至合山水库、徐郢水库及附近当家塘内。预计投资约1500万元。

    3)双拥补水站及配套管道工程

    为解决高郢片灌区用水困难情况,本次计划新建双拥补水站,位于双拥水库上坝稍处,通过管道输水直接向高郢片东北侧的当家塘及邵坝水库、龟地水库进行补水,同时对水库灌区的干沟进行清淤护砌,配套相关控制建筑物。预计投资约1500万元。

    三、水利信息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水利信息化方面计划完成河(湖)长制信息系统、水保监测设施与在线监测系统、计量设施和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的建设。

    1、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为河(湖)长制管理人员工作管理而专门打造的平台系统。系统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实现协同办公、信息共享、移动调度、远程监控、专业支持等管理目标。

    2、水保监测设施与在线监测系统为水保监测站点建设、水土流失调查、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数据库及综合应用平台建设。

    3、计量设施建设为现状沙河集灌区及其他提水灌区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

    4、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规划新建25处水库、河流取水口计量设施及监控系统。

    水利信息化建设方面计划安排投资950万元。

    (二)水利行业强监管

    水利行业强监管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整改为目标,以问责为抓手,从法制、体制、机制入手,建立一整套务实高效管用的监管体系,从根本上让水利行业监管强起来,形成水利行业齐心协力、同频共振的监管格局。要重点下功夫抓好对河湖、水资源、水利工程、水土保持、水利资金及行政事务工作这六个方面的监管

    对河湖的监管。以河长制湖长制为抓手,全面监管盛水的盆盆里的水。在对的监管上,以清四乱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在对的监管上,压实河长湖长主体责任,统筹解决水多、水少、水脏、水浑等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对水资源的监管。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按照以水定需原则,体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要求,全面监管水资源的节约、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等各环节工作。要抓紧制定完善水资源监管标准,加强水资源监测,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监控,整治水资源过度开发、无序开发、低水平开发等各种现象。

    对水利工程的监管。以点多面广的中小水库、中小河流、农村饮水等工程为重点,加大对工程安全规范运行监管。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监管,全面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健全水利市场监管机制,推行双随机、公开动态化监管模式,引导水利建设市场良性发展。

    对水土保持的监管。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开展监测,实现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全覆盖,及时掌握并发布全区水土流失状况和治理成效,及时发现并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对水利资金的监管。以资金流向为主线,实行对水利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截留、挤占、挪用水利资金等行为,确保资金得到安全高效利用。

    对行政事务工作的监管。将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水利部党组作出的重要决定安排,水利政策法规制度作出的规范性要求,水利改革发展中的重点任务及其他需要贯彻落实的重要工作,全面纳入监管范围,对责任不落实、履职不到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严肃追责问责

    (三)水利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水利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补短板、强监管”的推动力。“十四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将以更大的力度、更硬的举措从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价机制、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稳步推进水利事业单位和社团改革这七个方面推进水利改革与管理。

    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具有流域性、循环性、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必须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

    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涉及防洪排涝、水源工程建设与保护、供水排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方面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行业上分别接受上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管。统筹城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深化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深化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健全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和保障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实现人水和谐。

    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开展城乡水生态文明创建,通过大力发展节水型社会、综合整治水生态环境、切实维护健康的河湖功能、深入挖掘水文化元素等措施,因地制宜探索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建立健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机制。

    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机制。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政策,进一步规范征收标准分类,根据水资源稀缺程度和开发利用状况,逐步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推动建立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的生态补偿协商机制,推动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

    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和治理机制。依法划定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明确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出台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

    建立健全水价机制。科学高效配置水资源,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培育和规范水市场,加快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效益

    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水成本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机制,促进节约用水,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合理确定农业用水价格,实行定额内用水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意见。应充分考虑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环境保护等因素,合理确定城镇供水水价,加快推进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必须创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推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

    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法人组建,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政府对项目法人的监督管理。因地制宜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设计施工总承包等模式,实行专业化社会化建设管理。鼓励开展工程全过程咨询,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可采取集中建设管理模式,按县域或项目类型集中组建项目法人,提高水利建设专业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行文明工地建设,全面提升施工现场综合管理水平。

    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水利投入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更多投入水利。

    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把引调水工程、水源工程建设等作为吸引社会资本的重要领域。积极发展BOT(建设—经营—转交)、TOT(转让经营权)、BT(建设—转交)、PPP(公私合作)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对于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制定政府补贴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个人等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以合资、独资、特许经营等方式投入水利工程建设。

    创新水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对适合市场、社会组织承担的水利公共服务,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交给市场和社会组织承担。逐步推行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管理、维修养护、技术服务等水利公共服务向社会力量购买,推动水利公共服务承接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水利公共服务的指导性目录,明确购买服务的种类、性质和内容,以及承接主体的要求和绩效评价标准。积极培育水利公共服务市场,健全区场监管机制。

    稳步推进水利事业单位和社团改革。加快水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依法由政府承担的行政职能不得交由事业单位承担。探索建立水利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水利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水利行业社团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制定水利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的实施方案,限期脱钩,强化行业自律。

    五、投资测算与规划效果评价

    (一)投资测算

    “十四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完成34小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经估算总投资约3.8206亿元。


    (二)经济效果评价

    “十四五”期间滁州市琅琊区重点水利工程的实施,可进一步提高琅琊新区的防洪排涝标准,有效改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全区农业抗旱能力及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改善县域水环境状况,水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修复。据测算,多年平均可减少水旱灾害损失约0.05亿元,并大幅度减少防汛物资、人力与灾后重建的投入;巩固提升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区改善有效灌溉面积3万亩;逐步修复水生态系统,全面广泛的应用水利科技“十四五”水利建设,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果评价

    “十四五”期间重点水利工程实施后,将显著减少洪灾损失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防洪减灾的规划目标,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缓解缺水危机,有效改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资源调配能力使水资源利用进一步迈入可持续发展道路;显著改善区域水环境、生态环境,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人水和谐发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十”期间水利工程的建设,可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十”水利建设,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

    (四)生态环境效果评价

    通过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将极大的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群众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家园奠定基础。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六、保障措施

    )科学制定规划,加强分类指导

    继续完善以水资源综合规划为基础,防洪治涝规划为重点,区域规划和专业规划为支撑的水利规划体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与水资源综合规划衔接,做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论证,注重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完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决策机制,依法规范水资源开发行为,根据需要和可能,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

    强化水利规划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并将规划作为涉水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切实维护经批准的流域或区域综合规划的约束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法规、规划来实施水利事务的综合管理。国民经济建设及布局与水资源综合规划相衔接,依据规划做好重要水利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注重对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资金筹措、环境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行性论证,完善重要水利建设项目的决策机制,依法规范水资源开发行为,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

    )两手发力,确保投资需求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之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事权,以确定各类水利工程的投资主体。政府预算内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要高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率增加。公益性水利工程由政府投资,城镇供水、污水处理主要以市场融资为主,灌区建设在依靠政府财政投入群众投劳的同时,加大整合社会资金投入

    改革水利投融资体制,多渠道增加水利投入,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确保水利规划项目资金得以落实。推进城镇供水、污水处理等市场化进程,提高效益,增强融资能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

    )履行政府职能,认真组织实施

    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为水利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水利在滁州市琅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加大水利工作的宣传力度,把水利规划真正纳入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把水利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灌区建设发展。

    )加强监督检查,提高运行效率

    依据“十”规划,水利部门要认真做好各项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滁州市琅琊区水利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提高规划实施的运行效率,配备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全面参与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建设管理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加强技术培训,在工程实施前,对有关街道的水利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使街道水利技术人员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技术力量。在工程建设中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投资、进度的有效控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十”规划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建设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做到建成一片、管好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