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概况信息 >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人文历史

发布时间:2024-02-22 08:52  信息来源: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 字体:【   分享到:

◆名胜(名山琅琊山、名亭醉翁亭、名泉让泉)

琅琊山森林公园1985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内有醉翁亭、琅琊寺、深秀湖景区、野芳园、丰乐亭、西涧湖、清流关等景点,林木荫翳,珍稀树种琅琊楡,醉翁榆苍郁挺拔,掩映山间古道;鸟语花香。为全国二十四大风景旅游区之一。

公园内有唐代的琅琊寺、宋代的醉翁亭、丰乐亭、南天门、深秀湖、同乐园、野芳园等景区。琅琊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坐落在琅琊山半山腰上,三面环山,唯东面视野开阔,山寺如坐围屏之中,古木森森,蔚然深秀。寺内楼、殿、亭、台依山而建,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深山藏古寺,“琅琊古刹”为滁州十二景之一。寺内主要殿宇景观有:大雄宝殿、藏经楼、念佛楼、无梁殿、雪鸿洞、祗园、濯缨泉、南天门等。寺门前为深秀湖。醉翁亭,是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为山僧智仙所建,知州欧阳修命名并作记,有名作《醉翁亭记》传世,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已经成为历史的经典名言。苏东坡书写并刻石,“欧文苏字”的《醉翁亭记》已成为琅琊山的传世瑰宝。明代以后,亭四周逐渐建有二贤堂、宝宋斋、意在亭、影香亭、怡亭、古梅亭。古梅亭门前有约为1000平方米。 院门外为一条常年流水的小溪,溪水旁有一眼泉名为“让泉”,泉水四季不盈不涸,清澈甘甜。丰乐亭,为欧阳修所建,位于城边城西湖旁,景色宜人。

古石刻有摩崖、碑刻两类,内容涉及诗歌、散文、记游、记事、画像、经文、文告、泉名、亭名、堂名、洞名、景名等。今存之古石刻最早为唐代大历年间的作品,历宋元明清直至民国一千多年,历代皆有,凡三百多件。主要集中在琅琊山一带,砖墙上、山崖上到处可见,称为琅琊石刻。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唐代吴道子的观音像,宋代欧文苏字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明代塔形《金刚经》碑文等。老城区、清流关等地也有部分石刻。

20世纪90年代以后,按苏州园林式的建筑琅琊墨苑建碑廊,镶刻现代名人有关琅琊山的书法墨宝70多幅,其中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著名书法家沈鹏、萧娴、陈大羽、赖少其、范曾、旅美书画家李山及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孙科、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等书法石刻作品。

2016年7月,琅琊山风景区北大门游服务中心(包括进大门100米处左侧野芳园后院拥霞轩南则青石院廊墙上刻有明代著名书法家文徵明的墨宝《醉翁亭记》原作真迹尺寸(1931cm×48.5cm)现保存在琅琊山管理处文物科。石刻者:何家成,安徽含山人,在内)进行开工建设。2017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琅琊山北大门内外区域含野芳园建设改造后,又把《醉翁亭记》石刻墙体整体移迁到游客进山入口100米处墙廊上。让游客进入风景区内的第一眼就能看见墙廊处上巨型石刻《醉翁亭记》。

◆滁州古城遗址

滁州古城遗址为今滁州市老城区。东晋为顿邱县城,南朝时为南谯州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以后,为滁州城。唐代,外城为罗城,城周长3里320 步。东临广惠桥(亦名弘济桥,今称西桥),设临清门;南抵龚家园(今古马路街南),设丰泰门。唐武德初年设子城,为保护州衙的内城,长一里一百六十二步。宋初,罗城拓建,周长7里258步,设东西南北四门,各门修筑月城。西涧水入城,修筑上水关。明初城池再扩,为九里十八步,设六个城门;修筑下水关。清代几经修葺,咸丰八年(1858年)子城毁于战乱。民国时期,仅存南北门砖砌拱形城门和南门城楼。1954年为了开发交通,拆去大部城墙。南门至东门一段开辟为环城马路,其它各段城墙残垣尚可寻见。城墙外护城河如今开辟为南湖、北湖公园,开发二期、三期、四期工程,为人们休闲健身场所。

闪州城遗址   位于扬子街道东风村五里庵庄南100米处,距滁州城2.5公里。1986年4月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长200米,宽150米,掘地一米余可见旧城基。遗址范围遍地瓦砾、陶器、瓷器残片等,初步确定为汉代前后古城。

槽坊古墓群   在扬子街道高郢村槽坊庄西北,乌龙山南400米处,有古墓3冢,南一高2米,中一高2.5 米,余一高1.5 米。1976年农民挖山芋窖时候开掘其中的一座,出土汉墓砖、陶碗、陶豆、银质簪子、古钱等。

金拱敬墓   在琅琊山鸡爪山下陈桥庄东160米处。金拱敬,号上庵,明末人,世居龙亭口金家村。少时力学经史,崇祯九年(1636 年)举于乡,崇祯十六年中进士。清顺治年间授兵部武库司主事,提督武学,调吏部,后晋升为中宪大夫,以太仆寺少卿管吏部文选。顺治十八年冬卒,驰驿归葬,墓称金将军墓。原有碑记,“文革”中被毁。现存墓冢高1.8米,底径9.5米。

◆菱溪石

菱溪石坐落于琅琊山醉翁亭景区内,其高130厘米,直径100厘米,形似太湖石、质如灵璧石,具有玲珑坚硬、嶙峋奇特、孔孔相连等特点。是我国少有的有确切记载和实证的唐晚期园林遗石,是赏石界的“唐宋遗韵”,被收录于《中国石谱》及其图典《古石名石》。菱溪石能名扬天下,缘于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政治家、金石学家欧阳修。北宋庆历六年,欧阳修谪知滁州时,发掘和考证了菱溪石,并专门为其创作了《菱溪石记》和《菱溪大石》。此后,大文豪苏轼、诗人苏舜钦、书法家米芾等都曾为其作诗,庆康熙十二年《滁州志》、光绪二十二年《滁州志》和民国初年《滁县乡土志》等志书上均对菱溪石有详细记载。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传承工作。1989年印行的《琅琊山志》记载“菱溪石在冯公祠南,意在亭北侧”,已在醉翁亭院落内被保护起来。2014年,为了进一步保护好菱溪石,根据同济大学专家学者意见,琅琊山管委会在醒园东北角专为其修建了一个“天外孑遗”亭,并通过研学旅行、导游讲解、环境整治,持续做好保护传承工作。2019年初,赏石界相关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菱溪石,并对其保护传承工作表示肯定,认为其在历史文化、赏石艺术、传承利用等方面具有国内罕见的价值,建议在赏石界大力宣传、重点保护。

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政协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琅琊山管委会强力推进筹备和申报工作。并于2019年,菱溪石通过了中国观赏石协会专家组的认可,并被授予“赏石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示范遗存”。

中国赏石艺术历史悠久,时至今日,仍有较为清晰的传承脉络,体现了人类的精神文明活动。2014年,经国务院和文化部批准,赏石艺术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中国观赏石协会受文化部授权,在全国赏石界开展非遗赏石艺术传承保护及示范单位确认工作。“赏石艺术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前只颁发给群体艺术,菱溪石是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个体赏石艺术遗存”。琅琊山管委会将加大对菱溪石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在‘天外孑遗’亭周围合适位置展示历代文人对菱溪石的诗文,突出菱溪石的赏石文化内涵。

◆战略要冲

琅琊区南有长江,北有淮河,地处南北要冲,是重要的战役通道,系江南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攻防重地,历史上滁州曾经发生过上百次战争,尤其是南北方对立时,长江为南方天堑,这里成为双方频繁交战的战场。比较著名的有:

清流关,位于滁州市西郊(现西涧街道)12.5千米处的关山中段,为古代重要关隘。地形险要、山高谷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北方进入南京的必经之地,被誉为“金陵锁钥、九州通衢”春秋战国、吴楚相争,清流关口已是用兵重地,三国时期魏吴也曾在此兵戎相见,当初楚汉相争、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经过这里,自刎于乌江。汉高祖刘邦挥兵南下,过清流关至大丰山留有“汉高祖饮马池”的古迹。南北朝候景起兵寿阳、南袭谯州,兵经清流关口,攻陷历阳(今和县),渡口取采石破建业,史称“候景之乱”。

显德三年(956 年)后周与南唐的滁州大战,赵匡胤活捉南唐大将皇甫晖、姚凤,为日后赵匡胤黄袍加身奠定基础。南宋时,金兵七次进攻滁州城。元至正十二年(1352 年),朱元璋率兵占领滁州,建立起义军的基地,开辟明朝数百年基业。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围攻滁州。清代末年,这里是清王朝军队与建都南京的太平军交战的前沿阵地,多次激战。著名的战斗有咸丰八年(1858年),太平军与清兵的乌衣大战,清流关激战。抗日战争时期,有1944年路西反“扫荡”战役;渡江战役时,这里驻扎了大批解放军部队,作渡江战前准备;这里也是民众支援渡江前线的牢固后方。

琅琊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民国15年(1926年)5月,中共滁县独立支部成立,在境内播下革命的种子。抗日战争时期,民国28年(1939年),在西乡组建抗日游击队,奋起抗日。民国29年(1940年)2月,中共滁县委员会成立,3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使琅琊区成为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主要区域之一,刘少奇、徐海东、张云逸、罗炳辉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在这片土地上战斗过,生活过。1949年1月 24日,滁州城解放。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时,先后出动民工5万余人次,组成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线。

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全市有372名英雄儿女血洒疆场,为国捐躯。

◆文化名人

琅琊区文化积淀厚重,人文荟萃名人很多,是座文化历史悠久的淮东古城,晋代琅琊王司马氏驻跸琅琊山,后渡江南京,开创东晋王朝,故名“琅琊”。在1400多年区域历史上,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在滁任知州,写下不朽之作《醉翁亭记》,家喻户晓,李幼卿、李绅、辛弃疾等一代文坛巨匠也都曾官居于此。

历史上,琅琊区来过多位开国皇帝,有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东晋第一位皇帝晋元帝,宋朝的赵匡胤,明代的朱元璋,还有元末起义的龙凤皇帝小明王韩林儿。历代驻守滁州的名臣有唐代开发琅琊山的刺史李幼卿,韦应物,李绅,宰相李德裕;南唐有滁州从事画家韩熙载;宋代有诗人、刺史王禹偁,西蜀皇帝孟昶的长子孟玄喆,文坛领袖欧阳修《醉翁亭记》名扬天下,张方平在琅琊寺写《二生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到滁州跟随欧阳修学习,爱国词人辛弃疾发展生产积极抗金;明代的陈琏勤奋治州,精心编写《永阳志》,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少年时期随父亲住在滁州多年,太仆寺少卿王阳明在酿泉龙潭宣讲“心学”。

跟随朱元璋起义的,有谋士范常、将领何文辉、平安,为明朝建立立下大功。明代,鸿胪寺右少卿石澄不畏权贵,颇受皇上器重;他儿子南太仆寺少卿石禄大胆弹劾宦官当道;礼部尚书胡松三餐吃粥,热心捐资修西桥、南桥,编写嘉靖《滁阳志》,与王阳明探讨“良知”之学;孟津为读书人考虑,修建孟公坝;四牌坊是老滁城的地标,那是表彰祖孙三代中举、中进士的孙允恭、孙序、孙存、孙孟。清代,以太仆寺少卿管吏部文选司郎中事金拱敬举贤选才,慧眼识人,对父母极尽孝心,热心乡里公益事业;吴棠为晚晴重臣封疆大吏;书法家侯度是铁骨铮铮的一介书生,被称赞为“一节千秋”。民国到新中国时期,陶振武将军屡立战功;地下工作者单志尹掩护红色电台;胡竟良是中国棉产改良的开拓者,他的弟弟胡竟铭是南京长江大桥设计总工程师;复旦大学校长、教育家章益毕生从事教育事业,1949 年,为把复旦完整地归还人民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杭立武在国难当头参与建立南京难民区,运送故宫珍宝免受日军染指,出任台湾驻四国大使;思想史专家张灏;义士孙凤鸣刺杀汉奸汪精卫;名人治印诗书画印大师王王孙;耳鼻喉专家张庆松是变态反科学的创始人;地质学家阮维周是中国矿物研究第一人;两院院士陈学俊奠定了中国多项流热物理学基础,是国家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创始人之一;航天功勋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陆元九是中国自动化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为国家航天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军中华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正国填补了中国创伤弹道学的空白,享誉海内外。

现代文化艺术名人,王登成,滁县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蚕专家。曹业海,滁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相声艺术家。史步青,滁县人,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书画家。李骏,琅琊区人,是首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书法家。许梅花,(女)琅琊区人,国家一级演员,安庆市杂技团团长。夏云,琅琊区人,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家)。沙红,(女)滁县人,国家一级演员,滁州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滁州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